《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
3·12植树节
古猗园团员青年、志愿者
与古猗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
相约春天,播种绿色,共植希望
古猗园以竹为盛,竹为园之宝
此次活动
特送去了孝顺竹、斑竹等品种的养护技术
“大朋友”带着小朋友
手把手教习,科普绿化知识
小朋友满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厚厚的土块、重重的铁锨
都挡不住小朋友们种竹的热情
你帮我扶着竹子,我帮你填土、浇水
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
近百余株竹子一排排“玉立”
在古猗幼儿园围墙边
还有的小朋友写下许愿卡
“愿我和小竹一样茁壮成长”
挂在亲手种下的竹子上
这个春天
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爱绿、互绿的种子
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珍惜绿水青山,守护春色满园
不仅如此,古猗园的团员青年和志愿者
还为古猗幼儿园送去了
八仙花、猪笼草、变叶木等绿植
春天里播种点滴绿意
时光里收获万千景象
年是我国第41个植树节。该节为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设立。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之一。他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提出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同时,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因孙中山先生于年3月12日去世,他的逝世日被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
事实上,植树节最早可以追溯至大禹时期。据《逸周书》载:“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相传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多年前在陕西首创的。韦孝宽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且还不需要修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