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变叶木 > 变叶木品种 > 正文 > 正文

美到窒息中国古代审美有多惊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22 12:11:05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jpm.cn/article-89116-1.html

中国历史延续数千年,在漫漫的文化长河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艺术作品更是浩如繁星。

可是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提起传统审美,就会想到红配绿是老祖宗的配色。但实际上,古人的艺术和审美是很高级的。

近现代以来,对于古典艺术的传承,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唐诗宋词尚可在语文课本中读到,“美育”却成了缺失的一环,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审美意趣,藏在万古流芳的大师及其作品里。

顾恺之、阎立本、张萱、周昉、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顾闳中、王维、荆浩、董源、巨然、赵佶、黄公望、张择端、倪瓒、徐渭、唐伯虎、八大山人、徐悲鸿、齐白石......

这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就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拜访,与我们相识相知。

是时候,上一堂中国美术的通识课了。

杨琪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长期致力于大众艺术的普及。他将数十年的执教经验汇成《中国美术五千年》,带我们去清美蹭一堂专业美术课。

煌煌画卷,风雅传承,走进24朝年美的历程。一本书,建立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

悉心珍藏中国之美,览尽上下五千年辉煌成就。

有一种美,叫中国

美术里的中国,丰盛多姿,绮丽动人。

人面含鱼的彩陶,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稚拙饱满的画像砖、画像石,气韵生动的吴道子人物画,栩栩如生的赵佶工笔花鸟画,寓意深厚的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辉煌灿烂的王希孟青绿山水画,古淡荒寒的倪瓒水墨山水画……

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创造,传承有序、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便是极好的入门版本。

全书鸟瞰24个朝代:从史前、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到明、清、近代,深入浅出,系统梳理中国美术发展全脉络,纵览五千年中国美术发展,立体诠释藏在名画里的中国。

幅传世名作的全幅和细节图,手把手带我们赏析细节精妙: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历代帝王图》《簪花仕女图》《五牛图》《潇湘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六君子图》......

不仅有艺术本身,还有宏大的朝代背景,更有生动的背景故事。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存世六百年,经历许多曲折,它是如何被一分为二,分别被馆藏于台北故宫和浙江省博物馆?它的赝品又是如何被乾隆当作真迹收藏?

八大山人,都有哪些代表作?如何理解画作中的眼睛?

唐伯虎,如何从解元高中到被判下狱,从风流才子到酒不离身的落魄文人?书里有一个不同于影视作品的真实的江南才子画家。

很多时候我们想了解中国美术史的时候,总是容易困在散乱的概念中:山水、工笔、花鸟、文人、宫廷、水墨、青绿,等等,导致迷失于中国美术史的浩瀚学说中。

或者走另一个极端,用“戏说”简单勾勒中国美术史,最终被真真假假的信息扰乱,不得入中国美术史的正门。

而杨琪教授,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系统高效的授课方法,在《中国美术五千年》中,他既引经据典、钩沉玄要,也辅以野闻趣史,用生动灵巧的语言,给读者补上一堂中国美术史的通识课。

中国美术的发展阶段

傅抱石先生说:“中国绘画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有些人认为,西方绘画的水平更高,反观中国的作品却不够写实。

西方绘画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的模仿,而中国绘画则更多的是表现心灵:绘画就是我自己。

王维《江干雪霁图》

画如其人,画就是我,我就是画,画我同一。

西方绘画追求真,中国绘画同样追求“真”。西方绘画的“真”,是真实地反映了外部世界;中国绘画的“真”,是真实地表现了心灵世界。

杨琪教授在书中介绍,中国美术的发展,就其对情感的表现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追求形似。

早期的所谓“画”,就是对事物外形的描绘。

“画者,画也”。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新疆呼图壁岩画中的男性形象

第二阶段:以形写神。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在中国艺术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形似,开始看重精神的表现。

形与神的关系是:神是形的灵魂,而形是神的基础。

洛神赋图

第三阶段:心画。

北宋中后期,郭若虚提出“画乃心印”,苏轼提出“不求形似”,中国绘画开始从写实走向写意、从模仿走向心画。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绘画中的“神”是艺术家的主观精神。

而后,元代,心画成为绘画的主流。

苏轼本人的《枯木怪石图》,也是自己精神世界的表现。

在《枯木怪石图》中,那怪石笔意盘曲,好像凝聚着一团耿耿不平之气;那古木扭曲盘结,挣扎向上,好像冲天的浩然之气。

八大山人的画中,最有趣的,也正是那些“白眼看世界”的生物。

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一条鱼、一只鸟、一头鹿……都留着大大的眼白,目光朝上,“对这个世界有力地翻一个白眼。”

结合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和哲学理念,理解中国美术,就像回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精品装帧,值得收藏、礼赠的至美读本

作者杨琪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长期致力于大众艺术的普及工作,希望传统艺术能够受到国人的重视。

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世界文化广场》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主讲,并获得清华美术学院教学贡献奖。

除了作者专业外,这本书的装帧也是绝美。

余幅高清图片大尺幅呈现,重要作品还增加了细节图,沉浸式欣赏色彩、线条、构图、意蕴,更在图书中增添画作尺寸对比图。

有谁知道,《清明上河图》在《千里江山图》面前,竟然都变得“娇小”了?

《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明皇幸蜀图》等等唐代名作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是什么景象?

书中设置图片尺寸对比,给我们以更直观的体验。

包邮中国美术五千年杨琪著中信出版社图书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84购买

图书封面采用双面印刷,纸张透明轻薄,正背面图案交叠辉映,尽显婉约之美。

封面展开后,其实是一张海报。

中国红的内封,古典之美的氛围感拉满。婉约剪影,犹如呼唤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杨琪教授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如此写道:

当您读完这本书,是不是既为国画的昨天骄傲,也对国画的明天充满信心?

如果是这样的,这就叫作艺术自信。本书也就完成了使命。

理解中国美术,回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待我们携手前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yemua.com/bympz/1309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变叶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