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变叶木 > 变叶木价值 > 正文 > 正文

诗词赏析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纤秾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3/31 13:47:15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幽谷,时见美人。

一,名词解释

1采采:形容美妙的乐声。如唐代孟郊《清东曲》诗云:“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

2蓬蓬:茂盛、蓬勃的样子。如《诗经·小雅·采菽》:“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毛传注:“蓬蓬,盛貌。”

3远春:春之旷野。

4窈窕:娴静貌;美好貌。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注:“窈窕,幽闲也。”

5幽谷:幽深的山谷。如《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宋代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诗亦云:“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寒动远林。”

6时见:常见。如唐代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7美人:品德美好的人。如《诗经·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郑玄笺注:“思周室之贤者。”《孟子·尽心下》亦云:“充实之谓美”汉代赵岐注:“充实善信,使之不虚,是为美人。”

二,大意浅说

静听,有流水潺潺如演妙乐;细看,水面还泛着粼粼波光。继而向远处展望,草木新绿,丛丛茏茏,勃发生机,只叹其色彩美好艳丽不知其名。

涧谷曲折而幽深,绿苔青石,藏风聚水,冬暖夏凉,清越出尘。

如王渔洋在《香祖笔记》中所说的一样:“‘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形容诗境亦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可谓是纤秾之内含纯洁之态,艳丽之中蕴高雅之趣。

那么,什么是时见美人呢?

置身谷中,你独自缓行,美则美矣,但若这种美妙无法无人分享,终究是一种遗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终究是充满遗憾的。

如果这个时候,前面隐约行来一位美人,于是你们目光交汇,会心一笑,又淡然作别,你有你的目标,他有他的前程,你们互不干扰,一如弘一大师所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于是你继续前行,继续欣赏草木之美,水石之音,然后,诶,前面似乎又有一美人,你们的目光再次交汇,却一如既往的会心不语,抬手作揖,又各自渐行渐远……

这就是人文之美,灵性之需,并与自然之美遥相呼应。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一,名词解释

1碧桃:桃树的一种,又名千叶桃,花重瓣,不结实,供观赏和药用。如唐代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云:“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花木》:“碧桃有深红者,粉红者,白者,而粉红之娇艳尤为夐绝。”

2风日:即风光,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如《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3水滨:即水边。如清代朱彝尊《为乔侍读题画》诗之二云:“三百临安树,移来种水滨。”

4流莺:即莺。流,形容其鸣声婉转。如南梁朝沉约《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二,大意浅说

杖履外出,行至水滨,有碧桃千树,绚烂开放,微风拂来,微微律动,反射出七彩的日光,与水面的波光遥相呼应。

兴尽而回,小径幽洁而曲折,碧柳成荫,覆盖其上;更有色彩明亮的黄莺聚集在树梢上,流利婉转的歌唱。

黄莺不但拥有音质的细腻(纤),而且还拥有色彩的艳丽(秾),堪称是本品的最生动之具化形象。

清孙联奎也在《诗品臆说》对此赞美有加,他说:“余尝观群莺会矣,黄鹂集树,或坐鸣,或流语,珠吭千串,百梭竞掷,俨然观织锦而听广乐也。因而悟表圣《纤秾》一品。”。

“纤秾”品虽然色彩鲜艳,风光秀丽,但绝无浅俗鄙俚之态,仍有真骨在里,清声在外。虽然描写具体而细腻,但没有人工雕琢痕迹,显出一派天机造化。虽然清晰可见,明白如画,但并非一览无余,而使人感到韵味无穷。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一,名词解释

1乘:趁,追逐。

2:之:代指大自然。

3愈往:越向往。

4愈真:越觉得真实不虚,越信服。

5古:同故。

二,大意浅说

纤秾这种美妙境界啊,如大自然的美景一样,你越接近它,追逐它,深邃地体察它,内心便越向往它。

你对它的认识越深,便越可能准确地把握自然美的真谛,觉得它真实不虚,受用无穷,就越能领略诗境的澄明,创造的灵感也能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的流淌而出。

也只有真正接近它认识它,它的奥妙才会用之不尽,你才能点石成金。

古人常咏之物,你拈来复咏,亦能化为新的形象新的感受。一如大自然中的美景,无穷无尽,只要用心探索,一定能看到更美、更真的景色,会产生新的感受。

唐代《二十四诗品》作者司空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yemua.com/bymjz/12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变叶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