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药性赋·热性》云: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的干燥成熟果实。
文献记载:《神农本草经·下经》: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杀虫鱼,一名巴叔,生川谷。《药典(版)》性味:辛,热;有大毒。归经:归胃、大肠经。功效:外用蚀疮。主治: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附:《药典(版)》巴豆霜性味:辛,热;有大毒。归经:归胃、大肠经。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主治: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治痈肿脓成不溃,疥癣恶疮,疣痣。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云说:没有更多的使用体会,成了空谈。现在类似的霸道之药,几乎用不到了,悲哀。。。《医方考》五疸门第三十四
茵陈栀子大黄汤
茵陈(一两)栀子(三枚)大黄(三钱五分)
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方主之。
茵陈苦寒,能利黄胆。栀子泻火,屈曲而下,能疗小便之赤涩。大黄能攻大便之秘结,此众人之所共知。大小既利,则湿热两泄,而黄自除矣!
云说:吴琨此解奥妙,区别清晰,具有很好的临证使用意义!联系这三天的用方,可以有很多思考。看官们明鉴~
手太阳小肠经-秉风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附注: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云说:此穴亦常用,只是这个部位的疼痛我碰到不多,恐怕还是用了交会穴的缘故。(本文图片皆来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