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变叶木 > 变叶木繁殖 > 正文 > 正文

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7 12:34:05
北京看皮炎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风乎舞雩,咏而归

——

公元前多年的一个平常午后,

孔子和曾晳、冉有等弟子在凉亭休憩,

忽尔,微风轻拂,师生倍觉舒心,

孔子有感而问众弟子: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了解你们了,

你们又将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

侍坐的弟子都有谁?

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

子路的回答轻率急躁,

冉有的回答很熟虑谦虚,

公西华的回答委婉曲致,

曾皙的回答宁静高雅,

最后的结果是:“吾与点也”。

曾皙说出了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

“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这么一个午后“闲谈”,不经意间,

道出了治理国家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在春服已裁好的暮春时光,

男男女女,三三两两成群,

一起去河边吹吹风,河里洗洗澡,

再踏着夕阳,唱着歌结伴回家!”

——

暮春三月(农历),

你若是像想感受一番“风乎舞雩”的欢快,

有一样仪式感十足的物品一定要备好,

——“春服”。

春服,顾名思义,即春日穿的衣服。

都说现代的女性衣着讲究,其实

这种对仪式感的追求都遗传自古人。

没生活在古代,

就不知道什么叫“繁文缛节”,

没生活在古代,

就不知道什么叫“三跪九叩”,

话说,一朝有一朝的制度,

一朝有一朝的文化,

一朝有一朝的服饰。

在古代,吃什么,穿什么,

怎么吃,怎么穿都是有“规矩”可寻的。

春天穿青色,夏天穿赤色

——

自《论语》的“春服既成”之后,

晋代的五柳先生也提到了“春服”,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宋带诗人梅尧臣陪太守吃饭时也点到:

“游人春服靓粧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春服”是一种季节性的服饰,

是汉服的里的一个个小小分枝。

欲了解春服为何物?

得先捋一捋汉服的历史演变。

汉服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它在汉朝普及开来,所以叫“汉服”。

自炎黄时代,“垂衣裳而天下治”之后,

汉服的基本式样就成形了,

后代虽不断融入各名族服饰的特色,

却始终保持“交领右衽”的特征。

和如今一样,

古人的穿着也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变化”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颜色

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春天穿青色,夏天穿赤色)

汉代服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全穿戴如一,除做工、用料外,

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

可随着尊卑等级、上下关系的确立,

各种礼仪变得越来越繁芜森严,

表现在服饰上,就是祭礼服、朝会服、

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的不同。

渐渐地,服饰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成了一目了然的身份符号,

成了政治、社会地位的具体形态。

为了让人人恪守本份,不得僭越,

各个朝代的君王都很看重服饰,

服饰也自然成了帝王治理国家的一个手段。

换上春服,去拥抱春光

——

试想,自上而下,从皇宫到庙堂,

全国的人都穿自己本该穿的衣服,

天子、诸候、百官、平民,

各穿各的服饰,各有各的颜色。

祭祀时,换衣服;

入朝时,换衣服;

办公时,换衣服;

出行时,换衣服……

过程如此繁琐,换装如此兴奋,

底下的人哪还有造反的想法?

——只要换身上层人的衣服,

就能收获无数艳羡的目光,

哪还要造反那么费尽。

春天穿青色,夏天穿朱色,

秋天穿黄色,冬天穿黑色。

要想知道春天过去吗?

去看人们穿什么颜色;

秋天到了没?去街上扫一眼。

所以,当我们想到“春服既成”时,

就条件反射般知道“春已迟暮”了!

平常百姓的春服多是粗布衣衫,

较冬天的略薄,较之夏天稍厚,

或许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能用上蚕丝,

才能裁剪出轻柔而舒适的春服。

不过,春光正好,微风轻和,

小伙伴们三五成群,

在陌上奔跑、跳跃、嬉戏,

身上无论穿什么材质的春服,

都能拥抱这温暖而亲切的暮春时光!

·今日互动话题·

---

春青、夏赤、秋黄、冬皂,也可以是我们换季买衣服的参考哦

---

图片来自网络,有礼有节微杂志编辑

暂不支持转载,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yemua.com/bymfz/10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变叶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