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必须会背的古诗词70首
01 江南 汉·乐府
02 长歌行 汉·乐府
0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0 咏鹅 唐·骆宾王
05 风 唐·李峤
06 咏柳 唐·贺知章
07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0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
09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10 春晓 唐·孟浩然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王翰
12 出塞 唐·王昌龄
13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1 鹿柴 唐·王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17 静夜思 唐·李白
18 古朗月行 唐·李白
19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20 赠汪伦 唐·李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22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23 望天门山 唐·李白
2 别董大 唐·高适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
26 春夜喜雨 唐·杜甫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 唐·杜甫
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唐·杜甫
29 枫桥夜泊 唐·张继
30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31 游子吟 唐·孟郊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3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唐·卢纶
35 望洞庭 唐·刘禹锡
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
37 池上 唐·白居易
38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39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0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1 悯农(锄禾日当午) 唐·李绅
2 悯农(春种一粒粟) 唐·李绅
3 江雪 唐·柳宗元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5 山行 唐·杜牧
6 清明 唐·杜牧
7 江南春 唐·杜牧
8 蜂 唐·罗隐
9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50 元日 宋·王安石
51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52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5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55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56 题西林壁 宋·苏轼
57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58 三衢道中 宋·曾几
59 示儿 宋·陆游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宋·范成大
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宋·范成大
63 小池 宋·杨万里
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65 春日 宋·朱熹
66 观书有感 宋·朱熹
67 题临安邸 宋·林升
68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69 乡村四月 宋·翁卷
70 墨梅 元·王冕
71 石灰吟 明·于谦
72 竹石 清·郑燮
73 所见 清·袁枚
7 村居 清·高鼎
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清·龚自珍
76 大风歌 汉·刘邦
77 七步诗 三国·曹植
78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79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80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81 送魏二 唐·王昌龄
82 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 唐·王昌龄
83 秋思 唐·张籍
8 竹里馆 唐·王维
85 相思 唐·王维
86 鸟鸣涧 唐·王维
87 山居秋暝 唐·王维
88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89 秋浦歌 唐·李白
9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91 赠花卿 唐·杜甫
92 春望 唐·杜甫
93 金缕衣 唐·杜秋娘
9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95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唐·杜甫
96 剑客 唐·贾岛
9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98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99 寒食 唐·韩翃
劝学 唐·颜真卿
秋词 唐·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唐·刘禹锡
乌衣巷 唐·刘禹锡
10 秋夕 唐·杜牧
泊秦淮 唐·杜牧
题乌江亭 唐·杜牧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梅花 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蚕妇 宋·张俞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11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清·龚自珍
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江jiāng南nán
汉hàn·乐yuè府fǔ
江jiāng南nán可kě采cǎi莲lián,
莲lián叶yè何hé田tián田tiá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间jiā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东dōng,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西xī,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南ná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北běi。
作者简介
乐府,原是我国汉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官府机构。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其主要任务是掌管宫廷音乐,采集各地的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注 释
①可:适宜、正好。
②何:多么。
③田田:叶子浮出水面相连接的样子。
④戏:嬉戏,玩耍。
诗歌大意
江南,这时正是采莲的好季节,
这儿的莲叶紧密相连,非常茂盛。
看那鱼儿多么快活,正在莲叶间自在嬉戏:
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到了西边;
刚刚还在南边,转眼又游到了北边。
赏 析
江南水乡,莲的生长非常普遍。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少女们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了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的采莲姑娘,闭上眼,采莲姑娘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为顺序,显得活泼、自然、有趣。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让你充分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自由和欢乐。
长cháng歌gē行xíng
汉hàn·乐yuè府fǔ
青qīng青qīng园yuán中zhōng葵kuí,
朝zhāo露lù待dài日rì晞xi。
阳yáng春chūn布bù德dé泽zé,
万wàn物wù生shēng光guāng辉huī。
常cháng恐kǒng秋qiū节jié至zhì,
焜kūn黄huáng华huā叶yè衰shuāi。
百bǎi川chuān东dōng到dào海hǎi,
何hé时shí复fù西xī归guī?
少shào壮zhuàng不bù努nǔ力lì,
老lǎo大dà徒tú伤shāng悲bēi。
作者简介
见《江南》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晞:晒干,照耀。
③阳春:生长茂盛。
④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⑤华:同“花”。
诗歌大意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
赏 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敕chì勒lè歌gē
北běi朝cháo·民mín歌gē
敕chì勒lè川chuān,
阴yīn山shān下xià。
天tiān似sì穹qióng庐lú,
笼lǒng盖gài四sì野yǎ。
天tiān苍cāng苍cāng,
野yě茫máng茫máng,
风fēng吹chuī草cǎo低dī见xiàn牛niú羊yáng。
作者简介
北朝,指我国历史上由匈奴等少数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朝代。北朝人主要过着游牧生活,喜欢吟唱,其民歌内容丰富,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注 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敕勒,古代匈奴族的后代,以游牧为生。川,平原。
②阴山:山脉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长约公里,包括狼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
③穹庐:游牧民族所居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④四野:四方的原野。
⑤苍苍:深青色。
⑥见:同“现”,呈现,露出。
诗歌大意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啊,铺展在阴山脚下多么宽广。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啊!蔚蓝的天空旷无边,
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
哦,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赏 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半部分,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半部分,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yǒng鹅é
唐táng·骆luò宾bīn王wáng
鹅é,鹅é,鹅é,
曲qū项xiàng向xiàng天tiān歌gē。
白bái毛máo浮fú绿lǜ水shuǐ,
红hóng掌zhǎng拨bō清qīng波bō。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0—6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人:王勃、杨炯、卢照邻)。
注 释
①曲项:弯着脖子。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②向:朝着。
③浮:在水上漂浮。
④拨:划。
⑤清波:清澈的水波。
诗歌大意:
池塘里的白鹅正弯曲着脖子,
朝着天空叫着,好像在唱歌似的。
那一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赏 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写。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全诗从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等几个方面抓住特点进行描绘。“曲项”、“白毛”、“红掌”,是白鹅的形体特征;“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是白鹅的生活习性和行动特征。诗人抓住这些特征,把白鹅浮水时的形象和神态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美丽的图画。
风fēng
唐táng·李lǐ峤qiáo
解jiě落luò三sān秋qiū叶yè,
能néng开kāi二èr月yuè花huā。
过guò江jiāng千qiān尺chǐ浪làng,
入rù竹zhú万wàn竿gān斜xiá。
作者简介
李峤(65—71),字巨山,唐代诗人。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考中进士,后来做过各种官。李峤诗多咏物之作,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注 释
①解:能够,会。一说:明白,懂得。
②三秋:晚秋。
③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④入竹:吹进竹林。
诗歌大意
风啊,你能吹落晚秋的树叶,
你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你吹过大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你吹入竹林,能让无数棵翠竹随风摇荡。
赏 析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诗中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我们都能见到风的影子。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风之魅力与威力。“三秋”“二月”还算是实指,“千尺”“万竿”就带些夸张,把江面壮观的浪涛,还有竹林幽寂的景致都写活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咏yǒng柳liǔ
唐táng·贺hè知zhī章zhāng
碧bì玉yù妆zhuāng成chéng一yí树shù高gāo,
万wàn条tiáo垂chuí下xià绿lǜ丝sī绦tāo。
不bù知zhī细xì叶yè谁shuí裁cái出chū,
二èr月yuè春chūn风fēng似sì剪jiǎn刀dāo。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约7),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一生风流倜傥,豪放不羁,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注 释
①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
②妆:装饰,打扮。
③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
④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诗歌大意
春天高高的柳树长满了新叶,如同碧玉装扮,分外妖娆,
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像丝带一样。
是谁把这细细的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啊,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 析
这首咏物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诗的前两句描写柳树的形态。“碧玉”,形容柳叶的颜色。春天的新柳叶青翠碧绿,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这样描写柳树。于是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像,以问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第三句用“不知”二字发问,其实是明知故问,却增添了诗的情趣。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呢?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创造了自然界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回答说,是“二月春风”。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此诗题为“咏柳”,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写,赞美春天,歌颂大自然,可谓曲尽其妙,令人赞赏不已。
回huí乡xiāng偶ǒu书shū
唐táng·贺hè知zhī章zhāng
少shào小xiǎo离lí家jiā老lǎo大dà回huí,
乡xiāng音yīn无wú改gǎi鬓bìn毛máo衰shuāi。
儿ér童tóng相xiāng见jiàn不bù相xiāng识shí,
笑xiào问wèn客kè从cóng何hé处chù来lái。
作者简介
见《咏柳》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②衰:指鬓发稀疏、斑白。
诗歌大意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
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
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赏 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在诗人,却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凉liáng州zhōu词cí
唐táng·王wáng之zhī涣huàn
黄huáng河hé远yuǎn上shàng白bái云yún间jiān,
一yí片piàn孤gū城chéng万wàn仞rèn山shān。
羌qiāng笛dí何hé须xū怨yuàn杨yáng柳liǔ,
春chūn风fēng不bú度dù玉yù门mén关guān。
作者简介
王之涣(—7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注 释
①万仞:形容很高。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②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羌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③何须:何必。
④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曲调比较凄凉哀婉。
⑤度:经过。
⑥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诗歌大意
黄河之水奔腾汹涌,好像来自远方天空的云端,
一座孤城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
羌笛就不要吹奏像《折杨柳》那样充满离情别怨的曲子了,
玉门关外是连春风也吹不到的地方啊。
赏 析
王之涣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子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全诗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登dēng鹳guàn雀què楼lóu
唐táng·王wáng之zhī涣huàn
白bái日rì依yī山shān尽jìn,
黄huáng河hé入rù海hǎi流liú。
欲yù穷qióng千qiān里lǐ目mù,
更gèng上shàng一yī层céng楼lóu。
作者简介
见《凉州词》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被河水冲没。
②依山:缓缓向山贴近。
③尽:落下。
④欲穷:想要用尽。
⑤更:再,继续。
诗歌大意
太阳沿着山坡渐渐落下,
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
请再登上更高一层楼吧。
赏 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写诗人登楼远眺落日之景,仿佛感到白天像是从山边消失;俯瞰黄河滚滚流入东海,深深感到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说要想看得更远,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春chūn晓xiǎo
唐táng·孟mèng浩hào然rán
春chūn眠mián不bù觉jué晓xiǎo,
处chù处chù闻wén啼tí鸟niǎo。
夜yè来lái风fēng雨yǔ声shēng,
花huā落luò知zhī多duō少shǎo。
作者简介
孟浩然(—7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世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 释
①眠:睡觉。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
③啼鸟:鸟儿鸣叫。
④夜来:昨夜。
诗歌大意
令人酣睡的春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耳畔到处都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
依稀记起昨夜淅淅沥沥的风雨声,
不知道花瓣又被吹落了多少?
赏 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前一晚的潇潇春雨,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凉liáng州zhōu词cí
唐táng·王wáng翰hàn
葡pú萄táo美měi酒jiǔ夜yè光guāng杯bēi,
欲yù饮yǐn琵pí琶pa马mǎ上shàng催cuī。
醉zuì卧wò沙shā场chǎng君jūn莫mò笑xiào,
古gǔ来lái征zhēng战zhàn几jǐ人rén回huí?
作者简介
王翰(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他的诗以写边塞生活著名,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 释
①葡萄美酒:是指西域盛产的葡萄酒。
②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③欲饮:想要。
④琵琶:一种拨弦乐器。
⑤催:催促。
⑥沙场:战场。
诗歌大意
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准备举杯开怀畅饮。
突然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
如果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
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赏 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发之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
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chū塞sài
唐táng·王wáng昌chāng龄líng
秦qín时shí明míng月yuè汉hàn时shí关guān,
万wàn里lǐ长cháng征zhēng人rén未wèi还huán。
但dàn使shǐ龙lóng城chéng飞fēi将jiàng在zài,
不bú教jiào胡hú马mǎ度dù阴yīn山shān。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有“七绝圣手”之称。
注 释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②但使:假如,只要。
③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④不教:不让。
⑤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诗歌大意
依然是秦时的明月,依然是秦时的边关,
出征万里的将士们仍然没有回来,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就决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
赏 析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芙fú蓉róng楼lóu送sòng辛xīn渐jiàn
唐táng·王wáng昌chāng龄líng
寒hán雨yǔ连lián江jiāng夜yè入rù吴wú,
平píng明míng送sòng客kè楚chǔ山shān孤gū。
洛luò阳yáng亲qīn友yǒu如rú相xiāng问wèn,
一yí片piàn冰bīng心xīn在zài玉yù壶hú。
作者简介
见《出塞》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②辛渐:诗人的朋友。
③吴、楚:古国名。泛指镇江一带。因镇江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④平明:清晨天亮时。
⑤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
⑥玉壶:用玉做的晶莹的壶。
诗歌大意
夜晚,充满寒意的秋雨弥漫着吴楚大地,
黎明,在饯别友人回洛阳的宴席上,只有你和我面对着孤寂的楚山。
远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一旦向您问起我的情况,
请您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透明莹洁。
赏 析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镇江,在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王昌龄此时的处境并不顺利,此前曾两次被贬官。但他并没有屈从,在这首诗中表现了自己坚持高洁品格的决心。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送别的情景:满江的寒雨在夜间悄悄地降临,早晨送别友人,心中孤独,甚至觉得连山也孤孤单单的。那苍茫的江雨和孤零零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但诗的重点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像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鹿lù柴zhài
唐táng·王wáng维wéi
空kōng山shān不bú见jiàn人rén,
但dàn闻wén人rén语yǔ响xiǎng。
返fǎn景jǐng入rù深shēn林lín,
复fù照zhào青qīng苔tái上shàng。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 释
①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同“寨”,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②但:只。
③返景:返照的阳光。景,指日光。
④复:又。
⑤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诗歌大意
空旷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影,
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辉射入茂密的树林,
又照映在绿绿的青苔之上。
赏 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斜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阴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斜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送sòng元yuán二èr使shǐ安ān西xī
唐táng·王wáng维wéi
渭wèi城chéng朝zhāo雨yǔ浥yì轻qīng尘chén,
客kè舍shè青qīng青qīng柳liǔ色sè新xīn。
劝quàn君jūn更gèng尽jìn一yī杯bēi酒jiǔ,
西xī出chū阳yáng关guān无wú故gù人rén。
作者简介
见《鹿柴》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第二。
②使:奉命出使。
③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④渭城:地名,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⑤浥:湿润。
⑥客舍:旅店。
⑦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⑧更:再。
⑨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为出塞必经之路。
⑩故人:老朋友。
诗歌大意
渭城的早晨下了一场小雨,细雨润湿了地上的浮尘,
旅店四周的柳树一片青绿,树叶看起来洁净清新。
朋友啊,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
往西出了阳关,就再也遇不到知心的老朋友了。
赏 析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赠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名句。
九jiǔ月yuè九jiǔ日rì忆yì山shān东dōng兄xiōng弟dì
唐táng·王wáng维wéi
独dú在zài异yì乡xiāng为wéi异yì客kè,
每měi逢féng佳jiā节jié倍bèi思sī亲qīn。
遥yáo知zhī兄xiōng弟dì登dēng高gāo处chù,
遍biàn插chā茱zhū萸yú少shǎo一yì人rén。
作者简介
见《鹿柴》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地区,作者的家乡蒲州(今属山西)也包括在内。
③异乡:他乡。
④异客:他乡的客人。
⑤倍:加倍,更加。
⑥遥知:远远推想。
⑦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诗歌大意
独自一人生活在他乡,就像一个陌生的旅客,
每逢佳节之际,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像着,兄弟们登上高高的地方,
个个都插上茱萸,只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赏 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静jìng夜yè思sī
唐táng·李lǐ白bái
床chuáng前qián明míng月yuè光guāng,
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g霜shuāng。
举jǔ头tóu望wàng明míng月yuè,
低dī头tóu思sī故gù乡xiāng。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李白性情豪放,蔑视权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注 释
①床:一解为床榻。另一解为汲水的井架。
②疑:怀疑,猜测。
③举头:抬。
诗歌大意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
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银霜。
抬起头遥望着天上的明月,
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赏 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诗歌的内容浅显易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古gǔ朗lǎng月yuè行xíng
唐táng·李lǐ白bái
小xiǎo时shí不bù识shí月yuè,
呼hū作zuò白bái玉yù盘pán。
又yòu疑yí瑶yáo台tái镜jìng,
飞fēi在zài青qīng云yún端duān。
仙xiān人rén垂chuí两liǎng足zú,
桂guì树shù何hé团tuán团tuán。
白bái兔tù捣dǎo药yào成chéng,
问wèn言yán与yǔ谁shuí餐cān?
作者简介
见《静夜思》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呼:称呼。
②疑:怀疑,猜测。
③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仙人:与下面的“桂树”、“白兔”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与月亮有关的人与物。
⑤言:助词,无实义。
诗歌大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色的玉盘。
又猜想它是瑶台仙宫的镜子,在青天白云之间飞翔。
月宫里的仙人垂挂着双脚,月中的桂树是多么繁盛,
月中的白兔捣制好了灵药,试问又给谁品尝呢?
赏 析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像、神话传说的创造性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瑰丽神奇而涵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稚趣。“呼”、“疑”这两个动词,更显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诗人借用这一神话传说,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这首诗从孩子的眼光和传说的角度写月亮,既浅显形象,又充满奇幻色彩。
望wàng庐lú山shān瀑pù布bù
唐táng·李lǐ白bái
日rì照zhào香xiāng炉lú生shēng紫zǐ烟yān,
遥yáo看kàn瀑pù布bù挂guà前qián川chuān。
飞fēi流liú直zhí下xià三sān千qiān尺chǐ,
疑yí是shì银yín河hé落luò九jiǔ天tiān。
作者简介
见《静夜思》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④挂前川:指瀑布从峰顶流下,像挂在山川之间。
⑤三千尺:形容瀑布从很高的地方流下,是夸张的说法。
⑥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⑦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诗歌大意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
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河流。
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从九天落了下来。
赏 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像等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赠zèng汪wāng伦lún
唐táng·李lǐ白bái
李lǐ白bái乘chéng舟zhōu将jiāng欲yù行xíng,
忽hū闻wén岸àn上shàng踏tà歌gē声shēng。
桃táo花huā潭t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
不bù及jí汪wāng伦lún送sòng我wǒ情qíng。
作者简介
见《静夜思》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汪伦:李白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村庄里结识的一位村民。
②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④不及:比不上。
诗歌大意
我李白坐上船正准备离开这里,
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歌声。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上千尺那么深,
也比不上老朋友汪伦你送我远行的一片深情。
赏 析
公元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打着节拍边走边唱,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诗以叙事开头,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的情景。此时人已登舟,船也就要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边走边唱,走了过来。“忽闻”,说明李白并不知道会有人来送行;“踏歌”,写出送行者边走边唱从岸上走来的神态。他是谁呢?这句诗中并未直接写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友人汪伦。三四两句叙事抒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李白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谊呵!“千尺”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汪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这首有明显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黄huáng鹤hè楼lóu送sòng孟mèng浩hào然rán之zhī广guǎng陵líng
唐táng·李lǐ白bái
故gù人rén西xī辞cí黄huáng鹤hè楼lóu,
烟yān花huā三sān月yuè下xià扬yáng州zhōu。
孤gū帆fān远yuǎn影yǐng碧bì空kōng尽jìn,
唯wéi见jiàn长cháng江jiāng天tiān际jì流liú。
作者简介
见《静夜思》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背靠蛇山,俯临长江,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为古代名楼之一。
②之:往,去。
③广陵:扬州的旧名,今江苏扬州市。
④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孟浩然。ZS⑤西辞:从西边离开。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⑥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⑦下:沿江顺流而下。
⑧尽:完,消失。
⑨唯:只。
⑩天际:天边。
诗歌大意
老朋友和我在黄鹤楼辞别,
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将前往扬州。
那远去的孤帆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赏 析
李白一生交游很广,孟浩然长他12岁,忘年友情,诚挚笃厚。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飘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这首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以景抒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正所谓“不见帆影,唯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早zǎo发fā白bái帝dì城chéng
唐táng·李lǐ白bái
朝zhāo辞cí白bái帝dì彩cǎi云yún间jiān,
千qiān里lǐ江jiāng陵líng一yí日rì还huán。
两liǎng岸àn猿yuán声shēng啼tí不bú住zhù,
轻qīng舟zhōu已yǐ过guò万wàn重chóng山shān。
作者简介
见《静夜思》的“作者简介”。
注 释
①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②朝:早晨。
③辞:告别。
④彩云间:白帝城在山上,地势高峻,从江上回望白帝城,犹如在彩云之间。
⑤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⑥还:返回。
⑦啼:叫。
⑧住:停息。
⑨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告诉给身边的朋友!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