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变叶木 > 变叶木分布 > 正文 > 正文

深度ldquo开四停四rdqu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7 10:12:49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1、引言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精准管控以“异地上牌本地使用”方式规避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的车辆,年7月1日起,广州市实施了“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驶入本市管控区域,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按自然日计算),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以上”的交通管制措施,可简称为对中心城区的外地车实行“开四停四”政策。7月为过渡期,8月1日起正式处罚。

“开四停四”可视为对《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年7月)的配套交通管理措施,旨在进一步巩固调控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正常在广州市中心区临时通行的外地车的影响。为了及时跟踪监测“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道路交通的运行变化情况,本文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从数据获取的角度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多方面分析“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的交通出行特点。

2、数据分析框架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目前我市已建成城市道路运行分析系统、卡口检测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交通运行综合监测与融合管理平台等,各种动静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及数据分析挖掘模型不断完善,可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行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本文将基于数据收集的可行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完备性等原则,从道路交通、机动车出行、公共交通、停车场运行等多个方面分析“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变化。所谓的“数据收集的可行性”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可得性、动态性与连续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主要是指评价指标所反映的交通运行情况应与人的主观感知相一致;“完备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应能从全面以及不同局部反映交通运行的特征与性能。

图1广州市中心城区“开四停四”出行特征分析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分析评价体系将涵括拥堵指数、交通量、外地车比例、公共交通客流量、客流强度、停车场利用率等多个核心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城市道路运行分析系统、公交客流分析系统、出租车监控系统等系统数据以及人工调查数据、企业报送数据。具体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如下表1所示:

表1评价体系核心指标及数据来源

其中,拥堵指数是综合反映区域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的指标,以0-10评价交通拥堵的时空特征及强度,数值越高拥堵越严重;机动车出行车辆数是在中心城区的主干道有至少1次通行记录(被至少一个卡口抓拍到)的车辆总数,一天之内有多次出行(被多个卡口抓拍到)算1次。

3、出行特征分析

下文将利用上述指标体系重点探讨“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前后(年6月-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接驳区(管控区域边界)停车场的运行情况变化。

(1)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情况

从图2可看出,自政策实施以来广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运行明显改善。年下半年的平均拥堵指数为5.5,比上半年下降5.39%,打破了连续5年的“下半年交通比上半年明显拥堵”的交通惯例(-年下半年拥堵指数比上半年的平均涨幅为13%)。从月度变化情况看,年下半年拥堵等级持续处于“轻度拥堵”,较上半年3-6月份“中度拥堵”下降一级。交通改善最大的月份为暑假开学所在的9月,当月拥堵指数为5.63,同比下降11.9%。此后受本地车出行增加(详见图3)、围蔽施工、年末节假日增多、商家促销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拥堵指数略有上升,但总体变化平稳。

图2政策实施前后中心城区工作日拥堵指数变化

(2)机动车出行情况分析

接下来利用卡口检测数据分析每日中心城区本地车和外地车出行情况变化,结果如图3左图所示。“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7-12月中心城区平均每天有84万辆车出行,总体低于实施前的91辆/日。外地车(非粤A牌)出行明显减少,从实施前的35万辆/日,减少至12月的23万辆/日,降幅高达34%。可见,“开四停四”政策对于控制外地车进入广州市中心城区成效显著。本地车(粤A牌)出行则小幅上升,增加了约6万辆/日,增幅为10.6%。

另外,以11月份数据为例,分析每日出行车辆数的一周变化(见图3右图),整体上工作日期间外地车出行逐日递增,周五的外地车出行车辆数最高,为24.08万辆/日,出行量最高的4天为周四~周日,均超过23万辆/日,其中有两天属于非工作日。可见,“本地化外地车在周末集中停驶,并在工作日期间大规模使用”的现象并不突出,这由于“开四停四”本身的规则设计就一定程度避免了该情况的发生。——相对而言,“开四”是软约束(开行可≤4天),“停四”是硬约束(停驶须≥4天),在一周7天(工作日+双休日)的周期约束下,理论上周末出行可以将“开车”的时间利用率最大化(上班期间车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为此周一至周四停驶成为外地车本地化使用的偏好选项,致使周五至周日外地车出行量相对较高。

图3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出行车辆数变化(万辆/日)

为了验证基于卡口“出行车辆数”指标分析的准确性,本文也每月组织大规模调查团队开展了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5条主干道共30个断面的人工抽样调查工作,结果如图4所示。12月中心城区15条主干路平、高峰断面交通量分别为辆/时及辆/时,较实施前(6月)分别减少1.47%及2.28%;其中,外地车的平高峰断面交通量分别为辆/时和辆/时,相比实施前分别下降23.26%和29.13%;本地车的断面交通量分别为辆/时和辆/时,分别上升3.76%和3.78%。可见人工调查结果与卡口分析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相近,基于卡口的出行量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

图4中心城区主干道断面流量及外地车占比对比(人工调查结果)

(3)公共交通运行情况

根据统计,年前11个月,广州市公共交通(公交、地铁、出租、水巴)的客流总量为54.24亿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4%,公共交通客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日均客运量为.8万人次/日,其中公交.87万人次/日(-3.4%)、地铁.47万人次/日(+8%)、出租.14万人次/日(-0.3%)、水巴4.34万人次/日(-6.7%)。

图5各公共交通方式日均客运量

从上、下半年的对比情况看,年下半年(7-11月)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1万人次/日,比上半年日均客运量增长7%,该增速同样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前5年相同口径的平均增幅为5%)。这也侧面反映出“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部分自驾车市民转向了公共交通出行。另外,从图5可以看出,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公交出行量,自从7月政策实施以来,公交客运量从实施前的“同比去年明显下降”恢复至“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11月全市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14万人次,同比略增1.03%。

此外,随着线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地铁线网客运量全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幅,年1-11月的地铁日均客运量为.47万人次/日,同比上升约8%。以11月数据为例,分析各线路的客流强度变化(如图6),七号线、广佛线、五、八、二、三、六等连接外围区8条线路的客流强度都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其中又以连接佛山的七号线、广佛线客流增幅较大,客流同比涨幅超10%。

图6政策实施前后地铁线路客流强度

(4)停车场运行情况

根据管控接驳区18家停车场人工上报数据统计结果,“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停车场早高峰时段的平均利用率(饱和度)约处于60-80%区间,且总体变化平稳。停车需求较大的停车场主要集中于天河区及荔湾区,其中天河的软件园柯木塱园区及润农商务中心、荔湾区芳和花园停车场的早高峰利用率均达%。

图7管控接驳区边界的停车场利用率(9时)日变化

4、总结和建议

本文基于数据的可采集性等原则,建立了一套面向“开四停四”实施效果评估的交通运行评价体系,包含拥堵指数、机动车出行车辆数、客流量等指标,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年6月至12月的交通运行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总体上,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开四停四”政策实施后,广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运行情况明显改善,年下半年拥堵指数比上半年降低5.39%,打破了连续5年的“下半年交通比上半年明显拥堵”的交通惯例。

(2)进入中心城区的外地车明显减少,外地车同比政策实施前降幅超过30%;高峰期主干道外地车比例仅为13%,比实施前下降5个百分点,基本达到了“精准管控以异地上牌本地使用方式规避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的车辆”的目标。但是亦需注意本地车出行有增多趋势。另外,分析结果也表明外地车出行车辆数较高的时段为周四至周日,“本地化外地车在周末集中停驶,并在工作日期间大规模使用”的现象并不突出。

(3)公共交通的日均客运量有所增加。常规公交客流变化趋势发生转变——从实施前的“同比去年明显下降”恢复至“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地铁客流量同比去年同期稳定增长8%左右,其中连接佛山市的七号线、广佛线的客流强度增幅相对较大。

(4)管控区域边界的停车场总体运行稳定,早高峰平均利用率基本保持在60-80%区间,但是天河、荔湾局部停车场饱和度较高。

为此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

一是要继续深入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绿色低碳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近期可重点针对客运量回升的公交线路,深入分析其客流时空变化规律,利用路面交通改善、通行干扰减少的契机,做好线路规划和调度计划优化工作,通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将因政策实施而转移过来的乘客“留住”;

二是要重视本地车出行量不断上升的情况,早作规划、提前准备。虽然政策实施后,“外地车本地化使用”的出行量大幅减少,年12月的外地车出行减少了12万辆/日,但是本地车的出行却增加了6万辆/日。此消彼长之下,因政策实施而带来的“畅通红利”将逐步衰减,11月16日晚高峰(降雨)就录得了年晚高峰拥堵指数的最高值(9.12)。可见我市道路交通压力依然明显,一旦受到降雨、放假等外部因素扰动,容易产生大面积的交通拥堵,为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对交通拥堵黑点治理、交通管制等措施政策的研究,提前做好准备。

本文源自: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yemua.com/bymfb/10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变叶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